“东亚视域中的作家流徙与文学创生”国际学术工作坊举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同济大学 梁艳 日语 “东亚视域中的作家流徙与文学创生”国际学术工作坊举办

“东亚视域中的作家流徙与文学创生”国际学术工作坊举办

2023-12-30 19: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域外汉学与汉籍研究中心协办的“漂泊与越境:东亚视域中的作家流徙与文学创生”国际学术工作坊,于2017年9月9日~10日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依据“小规模、高质量、深交流”的宗旨筹办, 通过召集人定向邀约的方式确定论文发表人,并特邀相关专业资深学者担纲主持与讲评,以期能深化研讨品质,提供一个共同论学的平台。此次工作坊共有来自中国(涵香港地区)、日本、韩国的二十余所大学的四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参会、共襄盛举。

9月9日上午工作坊正式开幕。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于亭教授首先代表主办方文学院致欢迎辞。于院长对各位海内外学者光临珞珈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学者们介绍了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悠久历史和优秀学术传统,并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砥砺切磋,互相问难,交流学问,激发才智,能在友朋的讨论中激发出学问的精微之处。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教授作为此次学术活动的召集人,向与会学者介绍此次工作坊缘起于2013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聚散离合的文学时代”学术研讨会期间,北京大学王风教授提议举办一个新生代学者工作坊。由此,一批研究志趣相近的青年学者共同提议轮流举办系列小型工作坊来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截至目前,工作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期。第一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丽华教授率先召集,主题为“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形式”。第二期由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津守阳教授在大阪主持召开,主题为“越境的文学形式与思想的流动”。第三期“越境的言与文”由香港教育大学李婉薇教授主持。

裴亮老师介绍此次工作坊以创作主体(作家)、文学思潮(观念)以及文学形式(文本)的“漂泊与越境”为焦点,将作家对漂泊体验的书写、文艺观念的跨语际流动以及文学形式的东西对话等问题置于二十世纪东亚的整体视野中来讨论,重新考察晚清以降中国文学中作家的漂泊、越境体验与文学观念变革以及形式创生之关联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近现代中国文学“越境”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将“越境”加以方法化的可能性。与会学者提交的二十五篇论文围绕此议题,分八场进行发表。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作为方法的越境及其可能性”这一议题从不同的体验、理论与方法展开了充分的对话与交流。

9日上午进行了两场报告。第一场报告由北京大学王风教授主持,北京邮电大学宋声泉副教授、武汉大学荣光启副教授、同济大学梁艳副教授分别作了报告,武汉大学张箭飞教授和复旦大学王升远教授进行评议。三位报告人史料考据扎实,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准确,各位与会学者在“考察维度的拓展”、“研究对象版本的确定“、“对文学流派内部一致性与分化的反思”等方面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二场报告由同济大学朱静宇教授主持,日本神户大学滨田麻矢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王晴博士、同济大学李国华副教授分别作了报告,复旦大学李楠教授进行评议。这三篇论文内容都与研究对象的生命历程和生命经验密切联系,且三位报告人在张爱玲、梅娘和冯至的《伍子胥》等旧题中都写出了新意。

9日下午第三场报告由武汉大学叶李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杨晓帆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松村志乃研究员、武汉大学余蔷薇博士报告论文,同济大学朱静宇教授评议。三位女性学者从新的视角解密文学和语言现象:高晓声出国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种种影响、从茹志鹃和王安忆母女作品中的人物探讨对应其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王啸平、从胡适留学期间的打油诗创作与英汉互译来看异域语境与新白话思维的形成。朱静宇教授并表示:“无论是高晓声访美,还是胡适留美,亦或茹志鹃母女两人与亲人相伴的经历,这些印记跨越时空呈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我们文学研究的魅力和价值。”随后,第四场报告会由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藤野真子教授、日本金城学院大学田村容子教授、日本立命馆大学三须祐介副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李婉薇副教授作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李炜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唐宏峰副教授评议。四位报告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以文学学者的身份对戏曲、电影和通俗图像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藤野真子对史料爬梳详细且层次丰富,对于学界了解斩经堂作为早期戏曲电影发展的代表作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田村容子关注到齐如山在台湾时期整个戏剧活动,基本还原了齐如山晚年理论思考,学术面貌和戏剧事件等,材料充实,论述独到,给大陆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域;三须祐介和李婉薇的两篇文章分析精细,在跨学科分析中体现出文学训练的功底。

9月10日上午的第五场报告由武汉大学李松副教授担任主持,日本国学院大学白井重范教授、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津守阳教授、日本爱知大学黄英哲教授报告论文,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和香港教育大学李婉薇教授评议。三位日本学者对左翼文学、抗战时期诗歌朗诵实践以及香港文学的越界融合与在地认同几个方面的论述视野开阔,思路清晰,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左翼文学中的主流”、“什么样的文学形式更能代表香港文学”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第六场“周作人专题”由武汉大学金宏宇教授担任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李雅娟博士、北九州市立大学鸟谷真由美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小川利康教授分别发言。李雅娟从经验与建构的过程论述周作人1930年代的“言志”派文学观、鸟谷真由美探讨了阪本四方太写生文对于周作人美文代表小品文创作的影响、小川利康从武者小路的非战思想出发探讨周作人与俄国革命的关系。评议人陈国恩教授认为三位学者具有非常明确的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研究思路所发现的材料对国内学术界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10日下午,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津守阳教授主持第七场报告会,复旦大学王升远教授、韩国光云大学郭炯德研究员、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小笠原淳副教授作了发言。武汉大学李圣杰副教授和同济大学梁艳副教授点评。三篇报告论文角度新、材料新、内容呈现立体丰富。第八场报告会由中国社科院彭春凌研究员主持,日本九州大学秋吉收教授、日本一桥大学铃木将久教授、复旦大学张业松教授发言。秋吉收以历来研究中所忽视的日本文学的背景等因素为出发点,着眼于中国文坛曾予以特别关注的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等作家,详尽地考察了现代中国对日本现代文学的译介与接受;铃木将久通过整理1948年到55年路翎的文学路程,初步探讨了路翎批判与新中国文化体制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张业松就“破门事件”相关人物的言行加以梳理以见战时环境下文士生态及心态之一斑。三位发言人的报告问题意识明确、逻辑层次清晰、论证皆严谨有力。

最后,中、韩、日学者进行了以“作为方法的越境及其可能性”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讨论。黄英哲认为此次工作坊实现了一次漂泊与越境的对话,与会学者的视野主要集中作家个人的越境移动行为所带出的由个人所形成的文化越境现象,并从各个视角出发探究了个人间的越境体验,也整体展现了二十世纪整个东亚的越境视野。秋吉收教授从中日学者的代际特点,中日学界研究的影响关系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受。关于会议主题,李楠提出应该特别注意到台湾文学,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思考 “越境”与“漂泊”的关系。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武大文学院中青年学者与参会国际学者提供一个横向交流的学术平台。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学院中青年学者与海内外优秀学者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建立。在活跃本院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也帮助广大学生拓展了国际学术视野,为我院博硕士研究生接触高层次学术前沿以及提高我院青年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陈伯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